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分为四个菌群:甲群(志贺氏痢疾杆菌)、乙群(福氏痢疾杆菌)、丙群(鲍氏痢疾杆菌)、丁群(宋氏痢疾杆菌)。四菌群均可产生内毒素,甲群还可产生外毒素。

  四种痢疾杆菌都能引起普通型痢疾和中毒型痢疾。我国目前痢疾的病原菌以福氏痢疾杆菌为主,宋氏和鲍氏痢疾杆菌有增多趋势。

  菌痢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染的,就是说吃下痢疾病人和带菌者粪便污染过的食物可得痢疾。痢疾病人的大便含有大量的痢疾杆菌,所以是痢疾的主要传染源。健康带菌者外表上是健康人,但他们的大便带有痢疾杆菌,所以带菌者传播痢疾的作用不能忽视,是更危险的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的大便可通过多种方式污染食物、瓜果、水源、玩具和周围环境,苍蝇在传播痢疾杆菌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夏秋季天气炎热,苍蝇孳生快,密度大,喜欢在不洁的地方停留,苍蝇脚上有许多毛,毛上可粘附大量痢疾杆菌。所以苍蝇是痢疾杆菌的义务搬运工,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因此夏秋季节痢疾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如果孩子吃下污染过的食物或瓜果,玩过污染过的玩具后饭前又未好好洗手,或孩子有吮手指的习惯,得痢疾的可能性就很大。人群对痢疾普遍易感,普通型痢疾1~3岁的孩子得的多,特别是那些营养不良儿童和体弱多病的孩子更容易得痢疾。得过痢疾的孩子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保持的时间不长,而且各菌群之间无交叉免疫性,所以一年内可多次得痢疾。

目录
1.细菌性痢疾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细菌性痢疾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细菌性痢疾有哪些典型症状 4.细菌性痢疾应该如何预防 5.细菌性痢疾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细菌性痢疾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细菌性痢疾的常规方法

1细菌性痢疾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病因
  (1)病原:痢疾杆菌为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依据抗原结构不同,分为A、B、C、D四群,即志贺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及宋内痢疾杆菌。各型志贺菌死亡裂解后释放内毒素。
  (2)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3)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
  (4)易感人群:人群普通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易反复感染。
  (5)流行特征:细菌性痢疾呈全年散发,以夏秋两季多见。
  2.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进入胃,易被胃酸杀灭,未被杀灭的细菌到达肠道,侵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然后通过基底膜进入固有层内继续增殖、裂解、释放内毒素、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全身毒血症。中毒型菌痢是机体对大量病原菌毒素产生的异常强烈反应,表现为急性微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功能紊乱。
  3.病理 急性菌痢病变可累及整个结肠,尤其以乙状结肠与直肠为显着,呈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中毒性菌痢肠道病变轻微,突出的病理改变为大脑及脑干水肿、神经细胞变性。慢性菌痢肠黏膜水肿和肠壁增厚,瘢痕和息肉形成。

2细菌性痢疾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痢疾后综合症的典型症状最早出现结膜炎,持续时 间较短,常为双侧,可为球结膜也可为睑结膜受累,严重者影响全结膜,伴有结膜水肿,眶周肿胀,偶有角膜炎和虹膜炎。

  2、关节炎为痢疾后综合症的主要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关节,但以踝膝关节为多,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疼痛,常对称发生,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重者出现关节腔内积液和肢体活动受限。

  3、尿道炎,尿急,尿频,尿痛,可有粘液样分泌物,重者出现血尿,脓尿,尿 痛,可有粘液样分泌物,重者出现血尿,脓尿,伴发膀胱炎,前列腺炎,但尿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都是痢疾后综合症的典型症状。

  痢疾后并发症还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表现发热,体湿可达39℃,婴幼儿出现高热惊厥,多无寒战,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烦躁不安,头痛头晕等,可持续2~3周,重者并发胸膜炎,心内膜炎。

3细菌性痢疾有哪些典型症状

  1.急性菌痢 急性腹泻,伴有畏寒、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便;全腹压痛、左下腹压痛明显。
  2.急性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 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临床上以严重全身毒血症状、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表现,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
  3.慢性菌痢 有持续轻重不等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便的痢疾症状,病程超过2个月。

4细菌性痢疾应该如何预防

  细菌性痢疾,又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的受害者中,儿童最多,青少年次之,对中小学生健康危害很大。菌痢又与学校卫生环境的好坏、健康教育与知识水平的高低有直接联系。所以,预防细菌性痢疾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青少年痢疾后,会有发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等症状。其中,一部分人久治不愈,转为慢性,经常有腹痛血便,导致营养不良,体质下降,另一些人从一开始就出现中毒症状,常因迅速出现的休克和呼吸衰竭等原因而死亡。

  一旦确诊为细菌性痢疾后,应卧床休息。病情较轻的,可吃流质、半流质食物,但不能吃生冷、多油、多渣和刺激性的东西;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普通膳食。如果有高烧、呕吐严重、脱水,或者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的,则应住院治疗观察,给于输液和对症治疗。

  痢疾杆菌能被磺胺和各种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等)消灭。但是,近年来对这些药物有耐药性的痢疾杆菌菌株越来越多,以致治疗效果下降。所以,医生们选用更新的一代抗生素和磺胺药,如吡哌酸、氟哌酸、庆大霉素等来进行治疗;此外,痢特灵、黄连素、增效磺胺,也很有效。这些药物通常由医生根据当时本地区的细菌药敏情况来选用,而且要彻底、足量治疗以防慢性化,所以一般不要自作主张乱服。

  对于慢性菌痢,除坚持抗菌治疗外,一般还可使用皮下注射多价痢疾酒精菌苗的方法进行免疫治疗,疗效较好。日常生活方面,慢性菌痢患者生活应有规律,同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饮食则既要富有营养,又要易消化、少渣滓,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患慢性菌痢时间较长的青少年,还要酌情增加维生素C、叶酸、乳酶生和枯草杆菌片等服用,以免因长期使用抗生素而使肠道里对人体有益的大肠杆菌也受到抑制,加重肠功能紊乱。

  对于中毒性痢疾,只要及早诊断,及早送医院采取综合性抢救措施,大部分患者仍能治愈。

  根据学校群体的特点,主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

  首先,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水源污染,消灭苍蝇。

  要控制好传染源,做到对急性病人的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和治疗。

5细菌性痢疾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血象 急性菌痢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轻至中度增多,可达(10~20)×109/L。慢性患者可有贫血表现。
  2.大便常规 粪便外观多为黏液血便,镜检可见较多白细胞或成堆脓细胞,少量红细胞和巨噬细胞。
  3.细菌培养 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可以确诊。
  4.免疫学检查 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细菌或抗原具有早期、快速的优点,对细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6细菌性痢疾病人的饮食宜忌

  为了预防菌痢传播,除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外,在饮食上还有下列禁忌:

  ①忌肉类浓汁及动物内脏。因其含有大量的含氮浸出物,如嘌呤碱和氨基酸等。含氮浸出物具有刺激胃液分泌作用,汁越浓作用越强,加重了消化道负担。而且细菌性痢疾病人肠道有病变,有恶心呕吐等症,消化吸收更差。

  ②忌粗纤维、胀气食物。如芥菜、芹菜、韭菜等纤维粗而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炎症不易愈合。而牛奶和糖、豆制品也易引起肠道蠕动增加,导致胀气。

  ③忌刺激类食物。如煎、炸及腌、熏的大块鱼肉,对肠壁有直接刺激,使肠壁损伤加剧;这些食物又难以消化,胀气发热,停留的时间长,会加重消化道负担。

  ④忌污染食物。未经消毒的瓜果蔬菜,这些既带菌又易引起中毒,是致病因素,并使病人抵抗力下降。

  ⑤忌性寒滑肠食物。如荸荠、甲鱼、生梨、花生等物,性寒伤脾胃,易滑肠致泻,故忌用。

  ⑥忌辛热刺激食物、韭菜、羊肉、辣椒、鲜辣椒粉和浓茶、酒、各种咖啡饮料,都是强烈的刺激品,致血管痉挛收缩,使粘膜充血、水肿、破损,故忌用。

7西医治疗细菌性痢疾的常规方法

  消化道隔离。注意适当休息,给予易消化饮食。

  1.急性菌痢

  (1)一般治疗:高热、腹泻频繁、腹痛剧烈时,应对症治疗。脱水时采用口服补液: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或枸橼酸三钠2.9g,氯化钾1.5g,加温开水至1000m1。脱水明显者给予静脉补液,酸中毒时,应给碱性溶液。

  (2)抗菌治疗:根据当时、当地与病人具体情况选择药物。儿童慎用喹诺酮类药。

  ①诺氟沙星:每次0.4g,每日2次;儿童每日15~20mg/kg,分之次服,5~7日为1疗程。

  ②依诺沙星,每次0.4g,每日2次;儿童每日15~20mg/kg,分2次服,5~7日为1疗程。

  ③复方新诺明:每片含SMZ400mg和TMP80mg,每次2片,每日2次,首剂加倍,儿童剂量酌减。5~7日为1疗程。对有磺胺过敏、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血象。

  ④甲氧苄氨嘧啶(TMP) :常与磺胺类药物、抗生素或中草药伍用。每次0.1~0.15g,每日2次;儿童每日5~8mg/kg,分2次服, 5~7日为1疗程、用药时要注意观察血象。

  ⑤抗生素:酌情选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肌肉注射,如丁胺卡那霉素0.2~0.4g,每日2次;庆大霉素8万U,每日2~3次,其次为氨苄青霉素4~8g/天,静脉滴注;磷霉素钠2~6g/天,静脉滴注。亦可用环丙沙星0.2g,每日2次,静脉滴注。

  ⑥短程快速疗法:诺氟沙星0.6g或黄连素1g (或土霉素1 .5,加TMP 0.2g,每12小时1次,4次为1疗程。高热时酌加泼尼松10~20mg,腹痛者酌加山莨菪碱(654-2)10~20mg。

  2.中毒性菌痢

  (1)解除血管痉挛:疾病早期即给予血管扩张药,以解除血管痉挛,可用山莨菪碱(654-2)或阿托品治疗。654-2剂量为每次40mg,儿童每次1~2mg/kg,每10~15分钟静注1次。病情危重时剂量加大,每次50~60mg,儿童每次3~4mg/kg。待四肢转暖,面色微红,呼吸及循环改善时停药。也可用阿托品,每次0.03~0. 05mg/kg,用法同654-2。

  (2)降温止惊:高热易致惊厥,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采用物理方法降温,同时用1%温盐水1000m1流动灌肠,并酌用适当退热剂。对极度躁动不安者用安定1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或水合氯醛40~60mg/kg灌肠;或苯巴比妥钠5mg/kg肌肉注射。

  (3)防治循环衰竭

  ①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对无明显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者,按生理需要量补充,成人每日2500~3000m1;儿童每日80~100ml/kg,分批静脉滴注。开始2~3批用1/2等渗液体,尔后用1/3等渗液体。对吐泻严重、有明显酸中毒及循环衰竭时,先用5%碳酸氢钠液,成人每次250~300m1,儿童每次5ml/kg、静脉快速滴入或静脉推注。后用2:1溶液(2份生理盐水,1份1.4%碳酸氢钠溶液)成人每次500m1,儿童每次10~20ml/kg,静脉点滴。尔后用6%低分子右旋糖酐,成人每次不超过500m1,儿童按10~20ml/kg(一次最大量不超过300ml)静脉滴入。待有小便、酸中毒纠正及循环改善时,改用生理维持液补给。低钾者须补钾。根据病情掌握液体总量及速度。

  ②应用血管扩张药:对循环衰竭患者在扩容纠酸的基础上或与扩容纠酸的同时,根据病情需要给予血管扩张药以改善微循环。常用654-2,用药方法同上。

  ③激素治疗:早期应用激素可较快地缓解高热和感染中毒症状,防止病情加重。常用泼尼龙(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泼尼龙的用量成人每日300~400mg,儿童每日5~10mg/kg,分3~4次,加入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剂量为0.5~1.0mg/kg,加入输液瓶莫菲氏滴管内静脉滴注,必要时6小时后可重复使用。

  ④毛地黄制剂的应用:心功能不全者,可用毛花甙丙或毒毛旋花子甙K治疗。

  ⑤缩血管药的应用:休克早期应用缩血管药可加重微循环障碍,减少组织的灌注量,弊多利少。经扩容纠酸、应用血管扩张药、强心、激素治疗等综合措施后,休克症状并无明显的好转或反趋恶化时,可加用升压药如间羟胺或多巴胺。

  (4)防治脑水肿及呼吸衰竭。

  ①应用大剂量山莨菪碱治疗(用法同上)。、

  ②应用脱水剂治疗:有脑水肿表现时,立即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每次1.0g/kg,静脉注射,4~6小时1次,与50%葡萄糖交替应用。必要时可用30%尿素每次0.5~1.0g/kg,静脉推注,直至脑水肿症状消失。

  ③其他:输液、给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插管或气管切开,用人工呼吸器。

  (5) 抗菌治疗:近年来耐药菌株逐渐增多,为有效地控制感染,应联合使用两种抗菌药物。可采用氨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剂量同前。待能口服或中毒症状好转后,按急性菌痢治疗。

  (6) 视伴发病和并发症的治疗。

  3. 慢性菌痢

  (1)生活规律,注意体质的增强:慢性菌痢患者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性,除急性发作型外,均可适当地参加些轻度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及气功等、这对增强体质、恢复体力有一定帮助。对于食欲差、长期腹泻、消化吸收不良者,注意补充维生素B、C等。

  (2)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粪便细菌培养阳性者作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治疗。粪便培养阴性者,采用既往未用过的抗菌药物,或根据该地区耐药菌株的情况,采用较有效的药物。最好应用两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疗程延长到10~14天。有时可反复多个疗程,直至症状消失,细菌检查转阴为止。但切忌过多滥用抗菌药物,否则易致耐药菌株的增加和肠道菌群失调。

  (3)治疗肠粘膜病变:对肠粘膜有病变者,可用2%磺胺嘧啶银胶悬液或0.3%黄连素液保留灌肠治疗。每次用量为200m1,每晚保留灌肠1次,14~21天为1疗程。

  (4)肠功能紊乱的治疗: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易发生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便次增多,但粪便涂片镜检无明显异常,可用乳酶生、乳酸菌素或双歧杆菌制剂等治疗。

  (5)其他治疗:免疫功能异常者,酌用免疫调整剂。对并发症或伴发病如肠寄生虫病(蛔虫、钩虫)、贫血或其他疾病等,均应给予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