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干燥多见于中老年,主要表现为大便困难,便秘,甚至大便带血等,这与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大便干燥是因为大肠吸水功能正常但蠕动力差即肠子皮薄不够劲了,别人的24小时赶到肛门口,你的48甚至72小时才到。吸水可不管你,它照吸,但蠕动慢,就越来越干,反过来越干也就越慢。所以,要注重保养。
大便干燥多见于中老年,主要表现为大便困难,便秘,甚至大便带血等,这与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大便干燥是因为大肠吸水功能正常但蠕动力差即肠子皮薄不够劲了,别人的24小时赶到肛门口,你的48甚至72小时才到。吸水可不管你,它照吸,但蠕动慢,就越来越干,反过来越干也就越慢。所以,要注重保养。
1、过度劳累、精神紧张者: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会抑制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导致消化不良,引起便秘。建议多休息。
2、饮食中缺少粗纤维病因者:在外进餐、不规律进食、无暇顾及均衡营养的摄取,粗纤维食物摄入就常常不足.建议多吃些菜和粗粮。
3、饮水不足者:忙起来顾不上喝水,肠道内干燥,肠内容物就不易排出,有些人即使补了水,便秘问题也没有得到改善。这是因为饮水方式不正确,一口口慢慢喝水,水几乎全都吸收入血,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建议多喝水,特别是早上起床后。
4、久坐不动者:久坐不动,身体缺乏运动,肠道肌肉就变得松弛,蠕动功能减弱。再加上女性腹肌天生较弱,送便排出的力量小,因此容易出现便秘。建议多运动,特别是坐办公室的女士们。
5、排便习惯不佳者:工作紧张忙碌,或早晨时间紧迫,有了便意也不及时排便,常常忍着,直肠感觉神经就变得迟钝,出现习惯性便秘。
大便干燥看似时很简单的,以中医看来病机却是相当复杂,且便秘日久可能引起脱肛、痔疮、肛裂等症状,严重甚至导致心肌梗塞或中风等疾病,以致威胁生命。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对便秘不可以掉以轻心,忽略身体发出的警讯。下面介绍几个便秘常引起的病症:
1.胃肠神经功能的紊乱。便秘时,粪便潴留,有害物质吸收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而致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口苦,肛门排气多等表现。
2.形成腹疝。便秘时,因排便用力过大,腹内压力突然增大,腹内脏器像小肠等经腹壁薄弱处向身体表面突出,可形成腹疝。
3.引起肛肠疾病。便秘时感觉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可直接引起或加强肛门直肠疾患。如肛裂、直肠炎、痔疮等。
4.形成粪便溃疡。较硬的粪块受到压迫肠腔使肠腔狭窄及盆腔周围结构,阻碍了结肠的扩张,使直肠或者结肠受压而形成粪便溃疡,严重时会可引起肠穿孔。
1.有残便感:大便并不干结,却总是要大便,常常便后仍有残便感。
2.大便干燥:大便过于干结、内分泌紊乱、坚硬神经系统障碍、维生素缺乏等亦可引起排便困难。
3.常有排便感:常有频繁的排便感,每次却只有少量黏液排出,也就是中医所称热结旁流,往往被误认为是腹泻,不停地用抗生素或止泻药物,结果却越治越重。
4.排便时间长:上厕所不能马上大便,而要蹲着等上几分钟有时候甚至十几分钟才能解下来。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日应多饮水,摄入含有纤维素多和水分多的食物。还应多食蔬菜和水果,如香蕉、苹果及芹菜等。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排便一次,最好早晨定时蹲厕,不要时间过长,最好5分钟以内,蹲厕时不应看书或看报等。
(3)合理少量应用缓泻剂:如大便干燥可少量用一些润畅通便药,如麻仁滋脾丸等泻剂,不宜用时间长,以免造成泻剂依赖性。
(4)中医中药治疗:针对病因,根据不同的症型而辨证用药。
(5)积极锻炼身体,经常散步、跑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可增强胃肠蠕动,防止便秘,或改善便秘症状。
大便干燥需做的检查项目:直肠指检 腹部平片 肠镜 便常规
粪便检查,应观察便秘者排出粪便的形态及有无黏液或血液黏附,直肠性便秘为大块质硬的粪便,由于常伴直肠炎症及肛门损伤,粪便常有黏液及少量血液黏附,中老年患者经常出现少量血液时,应特别注意大肠癌,结肠痉挛性便秘者,粪便坚硬呈块粒状如羊粪,肠易激综合征者常排出多量的黏液,但黏液中极少有红细胞,白细胞。
影像学检查
1.直肠指检 应仔细观察有无外痔,肛裂及肛瘘等病变,触诊时需注意有无内痔,肛门括约肌有无痉挛,直肠壁是否光滑,有无溃疡或新生物等。
2.X线钡剂灌肠检查及腹部平片 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结肠,直肠肿瘤,结肠狭窄或痉挛,巨结肠等病变的诊断有较大帮助,对结肠的运动功能(蠕动)也可有较全面的了解,X线腹部平片如发现多个阶梯状液平,则对肠梗阻的诊断有重要帮助。
3.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对引起便秘的各种结肠病变,如结肠,直肠癌,肠腔内息肉等器质性肠腔狭窄等病变的诊断有极大的帮助,结合活组织病理检查,可获得确诊。
1、宜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品,如各种新鲜蔬菜、水果、笋类等,以增加食物残渣。
2、平时应多喝水,有助于大便软化。
3、适当吃一些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蜂蜜、芝麻、核桃、牛奶、奶油等。
4、在烹调菜肴时可适当多放一些食油,如豆油、菜油、麻油、花生油等。
1、一般治疗:多吃蔬菜、水果、玉米、大豆等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取量,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加强锻炼。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肛周疾病等。
3、药物治疗:交替使用各种泻药,并避免用强烈的泻药。酌情使用容积泻剂、润滑性泻剂(如石蜡油)、高渗性泻剂(乳果糖、山梨醇等)、刺激性泻剂(蓖麻油、蒽醌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