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就专门针对童鞋、童车和儿童玩具进行了一次国家监督抽查,部分产品被发现含有重金属铅和铬。
继而牵出一个儿童玩具行业的潜规则,出口国外的标准很高,都使用无毒无害的漆和原料,而国内使用的是有很多隐忧的低成本染料和原料,看来还真是利益驱使玩具生产内外有别,真验证了那句话:“毒玩具”只伤害中国儿童。
一个产品,两套标准,出口玩具使用无毒原料,国内产品为了降低成本则使用涉毒材料,这样的消息读起来让人五味杂陈。生产企业的道德水准令人遗憾,而面对“依据产品标准进行生产”的生产企业的振振有词,我们更是无言以对……
批评
商家不能看人下菜碟
抛开客观原因,从生产厂家的心理分析而言,我认为与“欺软怕硬”有关。欧盟或美国玩具进口检测标准相当高,这些国家经济实力比我们强,科技比我们先 进,某种意义上我们的企业需要“仰人鼻息”。我们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出口到人家国家时就存在一个心理上“不敢给次品”的惯性思维。再用 一句俗话说就是:“看人下菜碟”。譬如招待客人,客人越尊贵上的菜品和档次越高,也是这个道理。
这不是笔者的猜测,中国的商家极“聪明”,甚至聪明到了“投机”的地步。对于发达国家“高看一眼”,将一流的销售给人家,却将二流产品销售到国内, 不仅儿童玩具如此,其他一些领域也是如此。部分企业有“媚外”和“欺穷”的心理存在,因为国内相对不发达,尤其是不发达的“穷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还非常 多,这些无良商家骨子里就可能认为“高档的物品”就不应该让国内的人群享有。结果就是事实上欺负了弱势者的“孩子”们。
商家“看人下菜碟”,背弃商业伦理和德操,最终丢掉的是自己的信誉和市场,这个教训早在多少年前就“买到了”。除了部分商家欺负国内的“穷人”,他们还把质量更次的产品销售到更不发达的地区……
“黑心”商家的心黑就在于此,他们时时处处钻的是利益的空子,只要有可能就会想方设法去牟利,“看人下菜碟”只不过也是看重的利益。至于劣质产品伤 害谁、结果如何已不在这些无良者的考虑范围。就此,笔者以为政府方面应深刻和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除了从商业道德方面予以教育和引导之外,更应从制度和 法纪上堵住商家们“内外有别”坑害国内消费者的巨大漏洞。